附中党委组织退休党员进行参观学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11月14日,附中党委组织退休党员一行20余人前往泾阳县安吴青训班旧址和三原于右任纪念馆进行主题教育学习。
安吴青训班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被誉为“青运史的丰碑、抗日青年的熔炉。”在附中党委的统一安排下,退休支部委员会组织老党员们参观了每一个展室,浏览青训班学员的遗物、图文资料等。参观活动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党员都带来了深深地震撼。
随后,老党员们在这里重温了入党誓词。
这里曾经培养了一万两千多名中国的革命青年,战火的洗礼和革命精神的熏陶,使他们成为抗战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老党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结束安吴青训班参观后,退休支部又前往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老党员们瞻仰了于右任老先生的雕像,了解了于右任先生爱祖国、爱人民、爱故乡,兴学校、修水利、办农场,护持民族文化遗产的伟大事迹。参与活动的党员同志们都被于右任先生那份浓浓的家国情、诚挚的赤子所深深感动。
随后同志们又参观了于右任生平事迹展、墨迹展及碑林。
此次退休党支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专题教育,也附中党委针对退休党员所开展的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的重要活动。退休党支部的老同志表示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学校,谏言献策,发挥余热,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附:
安吴青训班简介
安吴青训班,亦称“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1937年10月由西北青年救国会主办。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专门培养青年工作干部的学校,从1937年开始共举办了6期训练班,毕业学员13000多人,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2016年12月,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抗战需要,在泾阳县云阳镇筹建旨在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青训班第四期以后迁至安吴镇安吴堡村,时称安吴青训班。
青训班以吴氏庄园为活动中心,其前部为青训班领导机关班部,中部为会议室和晚会处,后部为青训班二连驻地。望月楼为青训班副主任胡乔木及秘书处住处,其东挑角楼为青训班主任冯文彬和教务处住处,其西为学员住处,其南为卫生处和一连住处。大操场位于吴氏庄园门前,其西北角大榆树上悬挂铜钟,青训班作息以撞此钟为号。迎祥宫为青训班会场之一,系排演节目和举办晚会的场所。
毛泽东曾为青训班题词,朱德亲赴视察并作了题为《抗日形势》的报告,林伯渠经常在此讲课。青训班班部设在安吴寡妇周氏正院,现保存完好。安吴青训班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
陕西三原于右任纪念馆
于右任,名伯循、字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他于右任是辛亥革命元老、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著名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代书法大师,被誉为"当代草圣",毛泽东主席也曾经认于右任先生当书法老师。建国后他始终未能从台湾回到大陆,逝世后葬于台湾,颇留遗憾。他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爱故乡,兴水利、建农场、办学校,护持民族文化遗产,深受海内外崇仰。于右任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温家宝总理称这首诗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诗句!”
于右任纪念馆,位于三原县城。1992年,三原各界群众、单位、台湾标准草书会、日本高崎书道会等界人士筹措集资兴建“陕西于右任纪念馆”。1997年11月10日开馆,占地10亩,主楼三层,仿古建筑2700平方米,该馆内树建“陕西于右任纪念馆创修记”碑及六角碑亭,“于右任先生纪念碑”及六角碑亭,双亭并峙,黄瓦红柱,六角飞檐,亭子周围修建于右任书法碑石二十多方。
该展厅以丰富详实的照片、手札、实物资料,分15个部分展现于先生反清、反帝、投身辛亥革命统领陕西靖国军、建学校、办农场、修水利、护持文化遗产、创制标准草书、支持国共合作、力主团结抗日、期盼和平统一等爱国活动。
关闭